《柳叶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21:09:16
《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叶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叶儿》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一、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学习:

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课堂学习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

(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

(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

(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

2.质疑解疑:(同桌讨论)

组织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重点语句,学生回答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脱离当时和现在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能离开儿童的心理特点。

3.融合情感:(小组讨论)

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

(师作引导,结合饱含感情的语言。)

4.积累学习: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柳的诗句。(学生交流)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课后学习:

将“拓展延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书面材料,写到练笔本上。

《柳叶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妙趣横生的描写,通过具体的句子赏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

2、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紧紧抓住“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这个神,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3、了解柳叶背后的苦乐含义,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句子赏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了解柳叶背后的苦乐含义,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紧紧抓住“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这个神,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初识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依依,多么诗情画意,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之物,从未想过视之为食物。今年的二月似乎特别寒冷,但蒋老师还是摘了些嫩芽,煮好后带来给大家尝尝。

请同学品尝,并告知同学柳叶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预设)苦中略带些涩。

就是这苦吟吟的柳叶儿救过很多人的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曾受过柳叶救命之恩的宋学孟所写的《柳叶儿》。

二、回忆柳叶。

1、在PPT上,老师给出了一些词语,大家先来看看,是否都认识?并且回忆一下,这些词在文中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运用的。

苦涩在作者的记忆中,柳叶儿的味道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

瓜秧那一年的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

捋下来把柳叶儿捋下来吃。

逞能从小就喜欢爬树逞能,在摘柳叶时刚好发挥了大作用。

凉飕飕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兀地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

攥干把柳叶儿攥干了剁碎。

一茬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

(预设)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可见大家都是充分预习了的。不仅字词没有问题,顺带着把文章内容也预习地很好了。

2、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柳叶会救人的命?为什么天那么冷,还要去抢着摘柳叶儿呢?

因为当时是饥荒。

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的?

三个“光”。

这次非常严重的饥荒,我们称之为是三年自然灾害。有同学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听说到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

(学生自我发挥)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对这一点,当代严肃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中国科学院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20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三、细品柳叶。

现在,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争抢柳叶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吧。

柳叶儿的滋味,在一开始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是苦中略带些涩。那作者在回忆的时候,童年发生的事情是快乐的还是苦涩的?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预设)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给大家时间进行四人的讨论。乐的表现有哪些?苦的表现又有哪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爬树摘柳叶儿(表现之欲)冷的痛苦,抢得辛苦

放开了吃到饱(口舌之欲)事物缺少,难得吃到饱

优美的环境(大饱眼福)美景变美食,无心欣赏

让学生在找出相关语句的时候,对语句做适当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景物的两段描写。

四、感悟柳叶。

给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是愿意生活在那个饥荒的时代还是现在的时代?

(预设A)现在的时代。我们庆幸自己不必经历那样的生活,对于那时的感触并不是特别深。但是还有那么些人在生活的边缘苦苦挣扎。

(预设B)过去的时代。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不需要读书,不需要考试,每天随便怎么玩。

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但即使是当今这样繁华的社会,仍有这样一些与大家同龄 ……此处隐藏6566个字……我’的救命恩人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师:刚才两位同学细致地描绘了柳叶儿,并说出了它的作用。其实,不管它的外形怎么样,最主要的是它救了许多中国老百姓的命。

师:对于柳叶,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你能说出有关咏柳的诗句吗?生1:两只黄鹂鸣翠柳。

生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生3:客舍青青柳色新。生4:张籍的“柳色看犹浅”。许多学生争着发言。

师:太精彩了!想不到同学们能够有如此丰富的积累。师:好,我们再回到课文。文中写了“我”几件事?生:我和三叔捋柳叶儿,我吃柳叶儿。师:还有吗?有哪位同学来补充?生:爬树!

师:我们把它归纳一下,总共是三件事: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师:这些事在作者的童年时代被认为是乐事还是苦事?生:乐事!

师:长大后“我”如何看待这些事?生:苦中带涩、特殊感情。师:“我”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生:不容易!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吃了。

生2:露珠儿还在树叶儿的时候,就去抢叶儿的生3: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在作者的童年时代的心目中,抢柳叶儿、吃柳叶儿似乎有无穷的乐趣,其实,乐中充满的更多的是苦涩。请同学们考虑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生:“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这些食物在我们今天已经很常见了,甚至吃腻了,但是在那时却是很难得的,我觉得这里浸透着苦涩。

师:真是今非昔比呀!你说说还有哪里可以体现。

生:“包菜包子,里面还要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其中“一勺油”“一个人吃”“肚子圆溜溜的”“几乎透明”这些短语流露出了浓浓的苦涩味。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

师:这位同学能够从语句中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很不简单!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学习。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模块。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一段文字:“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子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的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从这些语句里让我感觉到了作者的爬树技术之高,更让我体会到作者在当时凄冷的天气里爬树的滋味并不好受。

师:你们能从文中找出语句来体会它的妙处吗?

生1:“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作者为那几天里能吃到柳叶而高兴,但是反映出‘我’在这里面的功劳不少,很引以为自豪,与别人相比能多吃,表现出来了幸运的情感。

生2:我想说两个地方:(1)“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说明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与感激之情,(2)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说明了当时的生活之不易,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之情。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报,可见,回答是精彩的。文中有几处晨景的描绘,非常美。我们把它齐读一遍好吗?生:好!生齐读。

师:你能用几名话来描绘傍晚时的景象吗?

生1:夕阳西下,映照着彩带似的晚霞,把天边围了起来,树林中传来了一声声鸟叫,偶尔是麻雀或者是斑鸠,听那远处的是什么,哦,是一只喜鹊在枝头鸣叫,好象在宣告明年的好收成。

生2:夕阳的光辉洒满了大地,一切都是金黄色,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的,仿佛在诉说着夕阳的美好,不一会儿,两边又出现一道紫红的云霞,慢慢地、轻轻地飘着

师:壮哉!美哉!能抓住特点,运用合适的修辞。

五、回顾全文,情感教育。师:抢柳叶儿吃,这本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乐”在何处?爬树逞能之乐抢摘柳叶儿之乐饱吃柳叶儿之乐

师:这些童年时期的乐在中年的我看来,是何等的辛酸、何等的无奈,请同学们试着用“有一种快乐叫”的句式来描述作者的复杂情感。

例如:

1,有一种快乐叫无奈

2,有一种快乐叫辛酸

3,有一种快乐叫简单

4,有一种快乐叫

生:有一种快乐叫苦涩。

生:有一种快乐叫伤心。

生:有一种快乐叫满足。

生:有一种快乐叫单纯。

生:有一种快乐叫温饱。

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呢?

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努力学习,不能虚度年华!师: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不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人和事吗?生1:逃课、不学习。

生2:有的人在食堂吃饭时,总留有许多的饭在碗里或倒掉。

生3:还有的人上网、玩游戏。

师:哦!原来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陋习,你能用名言警句来劝说他们吗?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摒弃缺点,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使自己有一个亮丽的,充实的美好人生。

六、立足课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里通过写有关柳叶儿的几件事,抒发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下面两首诗。课件出示: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把它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日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注意两首诗的语气、语调。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似乎对这两首诗的情感把握不够。现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这两首诗蕴涵了作者什么情感。此时,学生热烈地讨论着。

生:《咏柳》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他应是对柳的赞美。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有欣赏之意。

师:不错。看到了实质。

生:《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走”、“作别”应是离开康桥这个地方,我感觉是一种留恋之情。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从字中摄取了信息。我们对刚才两位同学以掌声鼓励。下面,我们用欣赏、留恋的情感再读这两首诗。生再读。

师:现在,我作一个小结。第一首是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主要是赞美了那杨柳柔美的姿态;第二首诗中用柳等景物来表达对康桥的爱恋。师:这节课,让我们体味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的苦涩,更让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同时,同学们的课外积累让我很敬佩!课后,请同学们作一个小调查:回家以后,问一问爷爷奶奶的年轻时代的生活。

《《柳叶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