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时间:2024-06-03 07:12:17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1

一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我站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及项目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12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一年来,我站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技推广工作全局,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职能,积极推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主要是: 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高效棚膜蔬菜技术;推广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探索提高耕地质量和培肥地力的有效技术途径,切实加强耕地地力状况评价工作,为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优质、高产、高效黄瓜新品种开发以及推广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在优先选育两个黄瓜新品种的基础上,深入农户,选择责任性强、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塑料大棚农户3家,在4栋大棚(共计4000平方米)内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品种打破常规品种适应性差、抗逆性弱的特点,首先在品质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价格比常规品种高0.20~0.50元,当年增收10﹪以上,得到蔬菜种植户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选择了适合当地的五优稻三号以及吉粳81良种和宽1.2m、厚0.005mm的黑色单层简式超微膜。结果表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有效分蘗比常规水稻栽培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像今年前期低温条件以及后期刮台风的条件下也没有发生倒伏而正常生长,而且在一定范围之内越栽培希植,产量提高也越显著。说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我市山区和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的繁琐以及人工覆膜移栽、后期清理废膜等生产费用角度来说,很多农户很难接受,阻碍了此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所以找出投入少,见效快的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是此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协助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完成《大豆垄上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以及《抗冷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推广》两项项目推广应用,已初步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巩固提高,加大覆盖面,共完成土样采集1100个,并全部GPS定位。完成土壤化验1100个土样的土壤碱解氮、有机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和铁、锰、铜、锌、酸碱度等九个项。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经常向专家请教,确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化验分析,共8000项次,并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份;采集化验植物样品50个;完成田间试验53个,归档总结材料20份;完成对1600个农户施肥信息反馈,并对5个土壤养分长期定位监测;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3万亩,覆盖全市45个行政村。其中示范面积 0.9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10.23万亩;共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 35 期,发放技术资料16700 份,累计培训农民33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400人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玉米实现平均单产561.9公斤,比习惯施肥区玉米单产502公斤增产59.9公斤,增产11.9%;完成了《市耕地地力评价报告》,通过国家农业部的验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实,不仅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而且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作物品质,保证了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为了开展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辐射带动全市玉米、水稻、大豆种植户,今年我站在全市2个镇、9个村,涉及农户348户,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其中,依兰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12吉玉米301)落实面积11,400亩,台岩村等涉及2个村、农户为105户;朝阳川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12吉水稻259)落实面积12,000亩,横道村等涉及3个村、127农户;依兰镇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12吉大豆013)落实面积10,950亩,古城村等涉及4个村、116农户。在落实上各负其责,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示范区农户合力创建的良好格局。

一是落实玉米、水稻、大豆高产创建面积和农户。

二是制定高产创建目标。万亩示范田创建目标:玉米亩产800公斤、水稻700公斤、大豆200公斤以上,力争示范片单产水平比上年提高2%以上。具体目标为玉米亩产411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水稻亩产462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大豆亩产135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

三是科学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根据多年经验,按照以下原则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民科学技术意识强,生产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技术辐射带动面积广;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强,在农民中有威信;区域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状况良好,种植品种相对集中,单一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连片。

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及运行管理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建成了检验检测综合楼及配套用房1350平方米,且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节约资金,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过各方努力,与国土、设计、建设、人防、消防、气象等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尽最大努力减免了部分项目办理费用。延吉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延吉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已于2012年10月搬进实验楼办公。

为充分发挥我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基础设施的作用,确保实现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快速反应,科学防控。我们将形成市、乡、村三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定点系统性调查及大田普查并随时将病虫发展动态传递到省、市区域站,实现了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可视化,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了信息发布范围,提高了宣传效果。

五、科技培训工作

今年我站共举办培训班39次,其中巡回讲课26次,培训镇、村干部210人次,重点培训了560个科技示范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8970余人 ……此处隐藏28552个字……50万元,同比增加1115万元,其中名茶570吨,同比减10.9%,但实现产值6980万元,比去年的5800万,增20.4%。全市饲养春蚕3.502万张,比上年同期的32278张增加2742张,增8.4%,蚕茧总产值2837万元,比上年同期1866万元,增加971万元,增52%,1.9万户蚕农实现户均增收505元。花卉苗木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产值8000万元,比上年同期6500万元增23.1%,销售产值4500万元。春季蔬菜播种面积22489亩(含马铃薯8900亩),比上年净增17.7%,总产值3320.3万元,同比增长24.9%。1-5月水果总产量1239吨,总产值653.9万元,分别增133.8%和90.1%。牧业总产值(不包括蚕茧)19447万元,同比增加4871万元,其中养猪产值14895万元,同比增加45.18%,占牧业总产值的76.59%。

  (三)组织化建设不断推进,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前二年成功组建茶叶、茧丝产业协会的基础上,上半年又相继成立了优质肉羊、果业、花卉三个市级产业协会。依托产业协会,带动了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市新建乐平乡西乐村柑桔专业合作社、藻溪镇大棚水果专业合作社等果业专业合作社3个,(正在组建的有4个);新建蚕桑专业合作社8个。为进一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销衔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我市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今年在农业局和市茧丝产业协会共同协助下有11家专业合作社与天松集团丝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检测工作,是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今年已制订标准2个,其中《天目山牌桑蚕鲜茧质量标准》已由临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优质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即将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订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意见》、《20xx年临安农产品质量抽检实施细则》等实施意见,上半年全市开展土壤样本的定量检测分析69次、完成上市农产品抽检686批次,合格率95%送杭州市定量检测6批次,合格率83%。

(四)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农业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认证。为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切实提高“天目山”牌的知名度,我们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着力抓好品牌宣传工作。参与承办了20xx年天目青顶新春品赏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临安天目青顶产销见面会等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组织申报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面积达2.251万亩,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个。天目青顶及天目山牌高山蔬菜、优质瓜果等系列产品,已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成为了长三角的知名品牌。

  二、主要工作措施

半年来,全体干部职工以求真务实、统筹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强市名城胜地的总体要求,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证。

1、深化蹲点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实行农技人员捆绑式蹲点服务,是农技服务在新时期的一种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今年农技中心安排蹲点人员65名,其中基层蹲点33人,项目蹲点32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另有9名同志担任村级指导员。在工作中,蹲点人员始终以兢兢业业、艰苦朴素的敬业精神,在生产的第一线搞示范,传技术、授经验,与农民朋友同甘苦。通过蹲点服务,培植了一批效益农业示范点,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壮大了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农业的发展后劲。

在对蹲点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中,中心积极倡导“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党带群”,强化以个体思想能力的提高来带动整体推进的意识,努力创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蹲点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发挥职能,在确立为民之心、落实富民之举、探索兴业之策、开拓强市之路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同志们进一步树立了专心致志、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奉献“三农”的精神,为推进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的赞赏。

2、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项目建设,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程,是拉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上半年共计申报各类项目36项,已立项25项。其中省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1项,杭州市农发基金扶持项目4个(立项4项),杭州市丰收项目5项(立项4项),科技创新项目2项(立项1项),临安市科技项目6项(立项3项),申报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7个(立项5个),市级示范村5个(立项5个)。目前,各项目已全部制定了实施计划,正按验收标准全面实施。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茶叶、蔬菜、优质肉羊等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将蚕桑列入在内。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全部结束,经各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小组审核,报局审定后,共351个项目被立项,其中茶叶25个、蚕桑64个、蔬菜26个、优质肉羊236个。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引入农科教结合机制,按照“项目带动,科教帮扶”的要求,中心各业务站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搞好服务。以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现场咨询、实物展示为主要手段,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6期,受训5892人次;开展科技下乡5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100余份,接受各种技术咨询4000余人次。积极组织实施“百村示范、万户联动”工程,在全市确定100个村建立科技示范点,由农技人员驻村蹲点进行科技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成为科技致富的典型,无性系良种茶栽培技术、方格簇营茧技术、波尔山羊改良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4、以效能建设为抓手自身建设呈现新面貌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是推进我市农技推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心从“方便群众办事、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入手”,结合“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及时制定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对开展效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广泛的争取意见和建议,在组织中心各单位开展“三个想一想”大讨论的基础上,还印发了临安市农技推广中心效能建设征求意见表,面向上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基地户、百村示范点、种养大户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中心党总支提出了“一抓根本二建立五提高”、“八破除八倡导当好八大员”的整改提高措施。通过前阶段的实施,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坚定了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使中心各有关部门和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上有了新的提高,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